编者按:20余载光阴,初心未变。为进一步凝聚增强学院师生、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充分展现校友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记忆和心得感悟,特别是生动呈现校友在毕业后扎根基层、励志图强、创新创业的感人故事,特推出【校友故事汇】专栏,寻找最美的元培记忆,旨在展示广大优秀校友成长成才故事,树立典型、汇聚人心、传递力量,鞭策和引导今日学子学习先进、扬名争先,践行元培精神。
王露,学院2016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她的求学与成长之路充满了不懈的探索与追求。在元培求学期间,她以中共党员的身份积极参与各类学生组织,担任过自管会组织部部长、团支书以及党员宣讲团讲师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她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连续两年获得综合一等奖学金,还荣获了多项省级、市级和院级竞赛奖项,以及“优秀毕业生”、“党员宣讲团优秀讲师”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本科毕业后,先后就读于韩国庆熙大学和韩国世宗大学,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和国际贸易学博士学位。目前就职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新创业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主持省级科研项目2项,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并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高质量文章。

实践为师,经验为鉴
大学生活为王露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她积极投身于创业社团中,还担任自管会的部长,从实践中汲取经验,逐渐成长为团队中的核心成员。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为日后专注于组织行为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想当初王露坦然道,其实当初选择参加这些社团和部门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锻炼自己,也因为她觉得在高中时期缺乏实践,一直沉浸在知识海洋中,所以在大学里,她决心更侧重于实践,抓住培养个人能力的重要机会。创业社团的磨砺让她在实战中成长,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他们一起踏出了校园,承接了真实的商业项目。她在团队中负责营销位置,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自管会的历练为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她从组织部的一员成长为部长,甚至有机会成为主席。尽管最终因为考研的考虑放弃了主席职位,但这段经历让她自学了人力资源相关知识,并亲自设计了人事考核计划,为她后来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蜕变之际,启程之时
“那个舞台比较适合你。”王露的宣讲之路始于学姐的一句建议。在这个舞台上,她开始发现自己的声音,感受到宣讲的魅力。宣讲团的比赛对她而言,不仅是一场竞赛,更是一次蜕变。她坦言,她原本是偏内向的性格,不太敢于上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元培的老师和同学给了她上台发言的信心,宣讲团的比赛发掘了她的能力。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准备,她克服了紧张情绪,成为了学院党员宣讲团的优秀讲师,甚至走出校园,到绍兴的高中、大专讲授党课。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她的演讲能力,也引导她走向了教师的道路。
很多人上台发言都会紧张,内向者更甚,那么如何克服紧张?她分享自己的经验,首先心理上不能怕,每个人都会紧张,哪怕天生演讲能力好的人,第一次上台也会紧张,但是有了第一次,你就敢去做第二次。正如她所说:“不论好与不好,你都要先去做。就像写作一样,首先要有一个草稿,即使这个草稿再糟糕,你在这个草稿上一步一步地去修改,这个作品总会越来越好。而如果不开始,那张纸永远只是一张白纸。”其次,要做充分的准备。如果什么都没准备,那么心里一定是没有底的,所以要做充分的准备,并且这个准备要远远超过实际要讲的东西。她以自身经验为例:“一些新老师总有这种体会,可能提前准备了45分钟的课程内容,但真正上课时,由于紧张,语速不自觉加快,内容可能也会跳跃,结果45分钟的课半小时就匆匆结束了。因此这就凸显了准备内容超出实际需要的重要性,同时不停演练也是必要的。”


师者匠心,启迪未来
在王露的求学和教学生涯中,她特别感激张老师的品牌管理课程。张老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和课堂小游戏等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这种教学方式深刻影响了王露对教育的理解,也为她后来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
在国外深造期间,她对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授的课程情有独钟,尤其是MBA课程。在韩国庆熙大学读研究生时,她发现商学院的课程中常有来自三星等知名企业的部门经理授课,她特别喜欢上这种选修课,因为与这些课程中的老师和同学沟通交流,能够带来平常课堂上学不到的思维方式。
她的这些经历,让她现在从事博士后工作更加清楚如何设置课程,如何规划教学内容,以及如何呈现课堂形式,以提升学生的接受度和兴趣。她也曾给刚进入研究生学院的学生授课,利用从张老师那里学到的经验,使她的课程变得不再枯燥。张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她关于学习和教学生涯的影响深远,给予了她在教育道路上宝贵的启发。

机缘巧遇,掘梦研博
王露决定出国读研究生的契机,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曾经,她因高考失利而心生考研之念,但国内考研的激烈竞争让她对成功的机会持有保留态度。在经历了大半年的备考后,她仍旧不确定自己的考研之路能否顺利。然而,就是这样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王露的职业轨迹——韩国的学校来学院做宣讲,王露的班长因故无法参加这个宣讲会,这个任务落到了作为团支书的她身上。
宣讲的学校是韩国排名前八的庆熙大学,其教学环境和优势专业吸引了她。但在决定出国之前,她经过了一番挣扎。国内考研临近,她已经准备了很久,所以本想先完成国内的考研再做决定是否出国,但命运的安排让她必须在考试前做出选择。在深思熟虑和家人的意见支持下,她放弃了国内的考研,选择了出国留学。在出国前,她在学院接受了为期一个多月的韩语培训,在大四下学期出国上预备班,一边学语言一边上2-3门的专业课。她学习语言能力很强,加上她那段时间专注于学习的状态,她零基础学习三个月语言在韩国通过了语言考试,甚至超过了三级的入学标准,考下了韩语四级,顺利进入研究生课程。
硕士毕业后,王露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她遇到了沟通上的挑战,但她通过不断练习和积极提问,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她的这种勇于挑战、不断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一位追梦人都应该具备的。回国后,王露选择了做博后研究,以适应国内的学术环境。在博后研究期间,她得到了多位导师的帮助,参与了多项学术活动,指导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这些经历不仅让她在学术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投身于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决心。

薪火相续,绵延不绝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里,竞赛活动是教育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王露在元培求学期间也参加了电子商务等竞赛等不少比赛。参加竞赛时,学院专业课老师的支持和指导对她至关重要。她回忆,那时为了比赛,有时不得不请假缺课,但老师都很理解,也给予支持。
王露深刻体会到,本科生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往往比较浅显,大多基于课堂上的案例学习。她的指导老师鼓励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比赛,并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她对此深有感触,如果对某个主题没有事先的了解,理解起来会相当困难。所以尽管她在国外多年,鲜有机会参与类似的竞赛,但回国后,她发现自己依然能够将过去的经验传授给现在的本科生。现在指导学生时,王露会先要求他们在暑期进行实地调研,甚至去企业实习,收集相关材料,然后回来撰写案例。她认为,这样的经验对于撰写研究报告和分析至关重要。在传承比赛经验方面,她体会到了一种正向循环,得益于她曾在元培期间接受过类似的训练,现在她能够将这些经验回馈给她的学生。
寄语青春,矢志追梦
回首往昔,王露感慨万千,她相信每一位元培学子都蕴藏着无限潜力。她鼓励学弟学妹们勇敢追梦,不畏失败,勇于尝试新鲜事物。无论是在竞赛场上还是社会实践活动中,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契机。只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终将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她寄语学弟学妹们,不要过早地给自己下结论,迈出第一步非常重要。她希望大家都能勇敢一点,勇于挑战自我,勇于追求梦想。同时,她也提醒大家,在自己喜欢且认为自己擅长的事情上,一定要深入研究,坚持下去。如果觉得自己在某方面擅长,那就在这条道路上一直钻研下去,总有一天会取得成功,也会做得更好。
愿每一位元培学子能够像王露一样,不断发掘自我的能力,不断实践每一份可能,最后在自我成就的道路上,铸就非凡。
(经济管理分院 校友办 沈立、周叔炜/文 照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