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余载光阴,初心未变。为进一步凝聚增强学院师生、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充分展现校友在求学、工作和生活中的珍贵记忆和心得感悟,特别是生动呈现校友在毕业后扎根基层、励志图强、创新创业的感人故事。党委组织宣传部推出【校友故事汇】专栏,寻找最美的元培记忆,旨在展示广大优秀校友成长成才故事,树立典型、汇聚人心、传递力量,鞭策和引导今日学子学习先进、扬名争先,践行元培精神。
金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701班学生,2011年从学院毕业后,进入杭州信雅达有限公司工作,转眼已工作十三年,现任公司产品总监兼数字化经营产品事业群总经理。

安之若素,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金勇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当初未能进入首选院校的失落感,让他很快调整好了心态。“大学是不是真的轻松了?”这是初来乍到的金勇进入元培时最初的想法,但现实的回答是:大学一点也不轻松。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他也会给自己立一些flag,比如学好技术,融会贯通。但这些flag在他大学的前三年只能是一种憧憬,真正让他付出行动的是大四。面临就业的压力,充斥着紧迫感的环境,让他发生了真正的蜕变。在先就业还是先创业的艰难绝择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先就业。通过学校里学到的扎实知识和自己不错的表达能力,他顺利进入了杭州信雅达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一干就是十三年,他从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从软件开发员到项目总监,从部门副总到总经理,他从未停止过努力前进的步伐。
卓尔不群,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进入社会后,他也经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但他仍旧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不断地考取各种专业证书,提升自已的水平和能力。在2014-2015年考证时,他负责的线下班级人数超过七十人,且年龄基本上在40-50岁。一开始就有学员报怨道:“好累啊,我们加班没时间复习啊。”每当此时,金勇就会耐心开导他们说:“比你优秀的人不在你身边是因为他们早已经远远跑在你前面去了。你身边的人大多和自己差不多,所以我们要尽力去突破自己原本的圈子进入更好的环境中让自己进步。”而这些学员中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学业务的文科生,属于IT小白,之前从未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但他为了家庭,40多岁从头开始学习数据库,最后学有所成,被公司外派去国外陪孩子了。每每回忆起这件事,金勇总是感慨万千,他感叹道: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厚积薄发,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金勇最大的爱好就是阅读,家里书柜里全是各式各样的书。尽管工作很忙,但一旦忙完工作,就会捧起书籍,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金勇的阅读范围不只局限于专业知识,可以说是博览群书。通过阅读,让他增加知识储备量的同时,拓宽了知识层面,提高了内在涵养,开阔自己的视野。金勇觉得,初入大学的新生还处在一个对社会懵懂的阶段,多阅读能让你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而当你刚入社会时,理想的待遇或许跟实际的薪酬会有所差距,但从长久来看,有许多理论基础和大学时读书所积累的知识都能会成为你在遇到瓶颈时的灯塔。例如,IT行业中追求的高薪肯定不会是从一开始就可以得到,但通过努力或许就能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基石就需要我们之前的积累,这些积累也许不能让我们在刚起步时就走的很远,但一定可以在未来让你走的更远。
感今怀昔,母校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在金勇心中,母校就是他的温馨的港湾,他很感激母校,感谢母校给予优越的学习环境,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导。2023年上半年,他积极参加了学院上海校友服务中心的筹备工作,为中心的成立积极献计献策。 他表示:“学校学到的东西不是商业化形式的内容,但它是一个放大器,单独来看它可能用处并不是很大,但是可以增益工作里学到的东西,比如十分的东西它可以帮你放大到二十分、五十分甚至更多。它带给我的是我在社会上所的不到的东西。”
最后,他也向学弟学妹们提了一些建议:先学会走再学跑,在学校里沉下心来好好学习,然后选择一个方向深挖,切勿好高骛远——大学里方向比努力重要这句话是不对的,其实方向是努力出来的,先努力学到相应的能力之后我们才有可以选择的方向和资格,才知道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你还不知道有什么方向的时候千万不要人云亦云。